爪室水母

Chelophye appendiculata   Eschscholtz
   

  176  浏览



形态描述

形态特征
多营养体期:前泳钟体较狭长,长4.0—5.4mm。2条腹棱和1条右侧棱在泳钟顶汇合,左侧棱和背棱不抵达泳钟顶。干室较深,顶部尖,向腹面倾斜,呈爪状。泳囊口无齿,体囊呈纺锤形,约为泳囊长的2/3,基部有一个细小柄,与干室顶成一个角度。
后泳钟体:腹棱基部有强大齿,泳囊口有小齿。干室翼宽大,几乎盖住整个干室腔。
单营养体期:由叶状体和生殖泳钟组成。叶状体桃状,干室深,颈盾圆而光滑,叶状囊长,呈圆柱状,末端变细,几乎抵达叶状体顶部。生殖泳钟的柄部位于叶状体腔内,泳囊口没有明显的齿(图77)。

生物学

生活习性 分布可及1200m,但主要居于100m上层。东海陆架区主要出现于0—50m水层,陆架外主要在0—100m水层,在100m以深水层只零星出现。南海一年四季出现在南海北部陆架内外区以及东沙、中沙、西沙群岛周围海区,南沙群岛北部海区,数量较多。属热带广布种。

国外分布
其它信息

采集地点 浙江外海,1959年11月,陈伟等;东海(124°00′E—27°30′N),1975年时,高尚武等;东海(125°00′E—29°30′N),1976年7月,高尚武等;海南岛南部,1960年4月,于启成等;西沙群岛的永兴岛、东岛、石岛、金银岛、珊瑚岛、中建岛、羚羊礁、寻出礁等海域,1978年4月,洪惠馨等。